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坨堤村委会西北500米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
邮箱:admin@shenzhongchina.com
更新时间:2023-10-21 21:14:33
仲夏时节,走进房县门古寺镇狮子岩村黄精育苗基地,只见的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药草香味。
近年来,我市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我市山场面积大,气候特征明显,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武当药谷”之称,是全国道地中药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
“十堰查明中药材品种有2518种,国家明确的363个重点品种中,十堰就有235种,占64.7%。”市卫健委主任彭力介绍。
在郧阳区大柳乡,放眼望去,金灿灿的连翘花漫山遍野。连翘适应性强,耐贫瘠,成活率高,成为当地农民种植最多的中药材。
“十堰野生连翘资源丰富,连翘蕴藏量超过15万亩左右,种植面积2.8万亩左右,蕴藏量约占全国的6%,人工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官玉范告诉记者。
黄精是“十大楚药”之一,药食同源,使用范围广泛。全市种植黄精1.55万亩,已开发出黄精酒、黄精丸、黄精饼干等产品。
“房县虎杖”具有地域特色,药用价值高,需求量非常大。“种虎杖不仅经济效益好,还易于管理,是个划得来的项目。”房县中坝乡下坝村许多村民选择种植虎杖。
据农情调度统计,2022年,全市中药材综合产值104亿元,中药材总面积达106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53.1万亩。人工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的品种有连翘、黄连、黄精、苍术、虎杖、白及、艾叶、杜仲、肚倍等。
我市“竹溪黄连”等11个品种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陵本草”等3个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房县北柴胡”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武当牌”金银花等9个品牌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
近年来,竹溪县丰溪镇辽叶村、凉桥村建设种苗繁育基地1700余亩,年产重楼、黄连、白及等优质种苗700余万株。张湾区花果街道蔡家村、方滩乡王家山村建设有黄精、全蝎、土元等道地优势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
种子种苗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我市重点培育9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面积2800余亩,年产种子种苗6500万株。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探索出黄连黄精林下仿野生栽培、连翘树苗长短花柱搭配、黄精苍术套种玉米等高效复合种植模式。
郧西县三官洞天然林保护区何家井村利用连翘兼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特点,把全村1100亩土地全部种上连翘,每年举办观赏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我市各地推进药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将药材种植与度假养生、森林康养等相结合,建设中医药特色康养基地,实现“中医药+康养+旅游”融合发展。
龙头药企,引领我市现代中药材产业崛起。全市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93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超500家,初步形成以新峰制药、陵州药业等企业为依托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集群,以三鑫生物、武当动物药业等企业为依托的中药材提取、中药兽药等特色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百草堂制药、耀荣木瓜等企业为依托的中药保健品、药食同源、中药日化用品等中药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全市中药材产业现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
“我市中药材种类繁多,一方面发展空间较大,但同时也存在‘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肖大有说,我市中药材产业虽然具备全产业链雏形,但产业整体呈现“低小散”格局,发展核心品种、开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势在必行。
针对品种多而不精的问题,肖大有建议,要综合考虑市场变化、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因素,从现有栽培品种中遴选出一批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品质优良、知名度高、疗效确切、产业效益好的道地药材品种,打造中药材产业区域公用品牌。
针对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问题,肖大有建议,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突出特色、连片种植的原则,以主导品种为重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
“要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肖大有表示,要强化主体培育,引导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药膳产业,支持企业开发药食同源、药菜两用中药材系列产品和保健食品,鼓励企业开发名贵中药材和道地中药材片剂、丸剂、水剂等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品。
“当前,十堰正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依托优势药材资源,打造‘武当药谷’大有可为。”市中药材产业链专家团队召集人封海东建议,要筹建产业联盟,推动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技术共建、品牌共创的中药材产业利益共同体,实现全市中药材产业政、产、学、研等深度融合,全方位对外推介十堰产中药材,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十堰高等院校学科优势明显,要让科技‘进山’、药材‘生金’。”封海东建议,要加强技术保障,定向培育一批中药材产业专技人才,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全面加强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记者 闵波)